使用这种新货币,可立即获得全部的银行业务。
而监管层也在不同场合表示将有序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为求万全,中国首先应该加速国内的改革和调整,资本项目自由化不应在中国的改革和调整日程中占据优先位置。
第三,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风险管理机制仍有待健全。但不管怎么说,否认时序的重要性,不仔细斟酌时序的态度是危险的。 【按: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9日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中国需要马上做的事情很多,不应该把完成资本项目自由化放在过于优先位置上,更不应该把资本项目自由化作为推动中国改革和调整的动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改变了过去的一贯立场,一再发表研究报告和正式文件支持各国在必要的时候实行某种形式的资本管制。真正的问题是:应否在近期,如在2015年以前,实现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的自由化?例如,现在中国居民每年用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数量是有额度的,是否现在应该取消一切限制?又如,是否现在或在2015年以前取消非居民购买大陆股票和债券的限制? 日本的资本项目自由化是比较成功的。
2009年以来央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在很大程度上是要推动资本项目自由化。在理论上,也有休克疗法之类的说法。因为FTA账户可以从海外或自贸区内的非居民FTA账户获得融资。
至此依稀可见,中国资本账户即将门户大开。这里说的个人,应该是中国国籍的个人,首先要在自贸区就业,还要"符合条件",具体的条件,预计将在细则中公布。当然上述大量的基础金融交易都需要衍生品方面的多样化风险对冲手段来辅助。实际上在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于9月28-29日分别发布了《银监会关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银行业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保监会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和《资本市场支持促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若干政策措施》三个文件以来,自贸区未来伸展的全部空间几乎都寄希望在这个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人民银行的总纲领上,终于,市场等到了一次足够当量的金融大爆炸。
"尽管相对"在岸离岸账户"的划分,这种"自由贸易账户"的创新相当的缠夹,但这对于国内的跨境资本流动管理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创新,同时明确了在自贸区内率先发展离岸金融中心业务的战略定位。显然管理层对短期投机性资本流动形成的冲击仍保持相当谨慎的态度,人民币资本账户开放的进程仍将在"风险可控"的原则下稳步推进。
至于市场觉得会略低于预期的部分,一是在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方面,仍然有所迟疑,例如第6条中,提到条件成熟时,账户内本外币资金可自由兑换。大方向是形成一个人民币标价的庞大离岸资产池,其中会出现债券(点心债券)、股票(国际板)或者其他类似的金融工具,这一方面可能有助于形成一个境外人民币的回流闭环、缓冲带和蓄水池,也会对其他境外离岸人民币中心制造出鲶鱼式的竞争效应。比如最近宣布的主攻石油期货产品的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第16条区内企业可根据自身经营需要,开展集团内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为其境内外关联企业提供经常项下集中收付业务。
中国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邵宇 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稿 进入 邵宇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上海自贸区 。这句话表述比较含糊,因为话题比较敏感。此外区内个体工商户可根据业务需要向其在境外经营主体提供跨境贷款,个人在区内获得的合法所得亦可在完税后向外支付,区内工作人士一下子就显得高端和洋气了。是否就是个人版QFII?即QFII2,境外合格个人投资者。
资本市场机构准入主要包括:上海期货交易所在自贸区内筹建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支持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在区内注册成立专业子公司。这就迂回实现了货币自由兑换
因此,在发展实体金融的时,可以倾向于培育供应链金融,让这些实体经济围绕上下游产业链培育金融体系,具体说,可以有以下两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店商金融,赋予苏宁、京东这种以大型物流配送为基础的,在全国有大量商业铺面和网点分布的店商以金融权利,它们享有的金融权利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获取民营银行执照,它们以形成规模的网点为民营银行体系的基层网点,依据它们对消费客户的认识和熟悉程度,直接办理商业信贷业务。这表明,实体企业和商业银行之间存在悬殊的利润差距,企业利润向商业银行集中。
但是大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存在天然的不兼容性,一方面各大银行在投放贷款前需对企业资质进行详细考核所消耗的成本相对较高,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贷款数额少,压缩了银行的获利空间。综上所述,在当前打破金融垄断,开办民间金融和实体金融的机遇上,应该积极通过大办民营银行解决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通过大办实体金融解决金融暴利的问题。此外,除了商业银行体系之外,还应该大力培育和发展网商金融,这里的网商指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目前,大办民营银行的政策大门已经打开,已有三家民营银行名称获国家工商总局核准注册,它们分别是温州的"苏南银行"、"华瑞银行"和深圳的"苏宁银行",预计明年3月份将有第一家民营银行正式营业,形势喜人。39家外资银行网点分布稀少。实体经济难堪重负倒逼金融改革,有数据统计,2012年中国500强企业中5家国有商业银行收入仅占比为6.2%,利润却占到35.6%,而500强企业中268家制造业企业收入占比为41.1%,而利润却仅占20.2%。
进入专题: 金融改革 实体企业 。而中国现在拥有中小企业接近2000万家,个体户近3000万户,现今结构的金融服务体系很难支撑如此庞大的中小企业及小微客户的金融需求的,严重抑制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现有银行体系束缚中小企业融资 文章分析,截止2012年12月末,中国共有商业银行1241家,然而现有的银行体系和结构极不合理,将其归纳为大恐龙和小跳蚤一统天下:所谓"大恐龙"是指工农中建交5大银行,总资产共达62.66万亿,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47.7%,5大银行实现净利润7746亿,占行业总利润的62.4%。引入民间资本,开放民间金融打破垄断 文章称,早在08年就与另外9位教授向有关部门上书提出"打破金融垄断,振兴实体经济",其中提到每年要大办300家县域股份制银行,相对于其他各类金融机构,县域股份制银行有其独特的优势,它们不存在因资金上存而"抽血"的问题,对本地中小企业也更为了解,若能通过明确的市场定位,以服务中小企业发展为重点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必将有力地带动本地中小企业发展,打破金融垄断,实现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的来源社会化和使用本地化。
金融垄断与金融暴利是当前制约中国经济体制的主要障碍,中小企业融资难使得实体经济日益严重的受金融垄断盘剥。其余3家政策银行和1家邮政储蓄银行有政策局限。
商业银行的高利润意味着实体企业不仅融资难,而且融资成本高,开支大,这也影响了实体企业的做大做强。这种"高成本、低收益"现象的存在使得全国性的大银行自然更倾向于与大型企业合作,缺乏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有效激励。只有这样才能摆正实体经济和金融服务体系的关系,才能够正本清源,才能抓住经济发展中的本质,以实现金融服务和实体经济的平衡。兴办实体金融,发展供应链金融打破暴利 文章指出,从实体金融的发展看,产融结合是资本加速集中的有效方式,是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发展的必然结果。
只有冲破中国银行组织体系的垄断,中国的货币银行体系才能获得来自竞争的繁荣,中国推出的利率改革以及存款保险制度才能有意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存款保险制度是对民营中小银行发展中出现风险的一种金融体制上的保证,国有的商业银行是垄断的,是破不了产的,在一个只有国有银行的体系中建存款保险制度就失去了意义。所谓"小跳蚤",是指带"农村"字眼的银行,其中村镇银行635家,农村合作银行190家,农村商业银行212家,这1037家"不出村"的银行与中国城镇化现实需求极不匹配。
网商金融的发展势必成为今后中国商业银行体系的一支重要力量,因此在法律上应该给予这些网商平台合理合法的市场准入以及开办银行的权利,获取金融机构的营业执照。另一类允许它们成立消费者金融公司,利用自身消费品销售点、分支机构,通过销售终端贷款或信用现金贷款等方式为客户办理消费者金融服务。
因此,能够支撑中小企业发展的只有144家城市商业银行和12家股份制银行。目前,阿里巴巴已经实现的具有支付和转账功能的"支付宝"、具有信用贷款功能的"阿里小贷",以及不久将推出的具有消费贷款功能的"准信用卡",阿里巴巴的金融服务几乎已经囊括了所有传统银行的业务。
和讯网刊登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韩卓然文章表示,未来的金融改革方向应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引入民间资本,开放民间金融打破垄断,二是兴办实体金融,发展供应链金融打破暴利。第二种类型是厂商金融,像三一重工、格力电器、中国一汽等实体制造业,除了允许它们办理财务公司解决内部融资结算外,还应该给它们办理金融租赁公司的牌照,实现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有效结合,让它们通过企业集团的方式举办金融租赁子公司、财务公司子公司、消费者信贷子公司等多条融资渠道,为集团事业发展提供资本支撑和金融服务,使得集团能够在金融市场拆借中获得低成本的资金。同时,在发展厂商金融这种实体金融中应该倡导它们建立股份制银行,围绕自身产业链,为上游供应商、下游的承销商提供金融服务,创建产业链金融服务体系。中国有3000个县域单位,即使每年能办300家,那也需要10年时间,这个进程应该只争朝夕的加快,同时再通过资本市场上优先给中小银行上市,建立规范的治理结构,就可以"栽上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为更多的中小实体企业服务
商业银行的高利润意味着实体企业不仅融资难,而且融资成本高,开支大,这也影响了实体企业的做大做强。中国有3000个县域单位,即使每年能办300家,那也需要10年时间,这个进程应该只争朝夕的加快,同时再通过资本市场上优先给中小银行上市,建立规范的治理结构,就可以"栽上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为更多的中小实体企业服务。
因此,能够支撑中小企业发展的只有144家城市商业银行和12家股份制银行。只有这样才能摆正实体经济和金融服务体系的关系,才能够正本清源,才能抓住经济发展中的本质,以实现金融服务和实体经济的平衡。
另一类允许它们成立消费者金融公司,利用自身消费品销售点、分支机构,通过销售终端贷款或信用现金贷款等方式为客户办理消费者金融服务。其余3家政策银行和1家邮政储蓄银行有政策局限。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万签插架网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